經濟學中有一條著名的理論“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理論”,該理論認為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之間呈現“先污染,后改善”的倒U型曲線形狀??v觀西方發達國家工業化進程,正是走了這樣一條“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道路。
上世紀發生在西方國家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如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倫敦煙霧事件、日本水俁病事件等,對生態環境和公眾生命造成了巨大危害,實踐證明“老路”并非所謂的經驗與規律,而是赤裸裸血的教訓。
當下,中國正處于工業化快速發展階段,如何避免重蹈西方國家早期發展造成嚴重環境問題的覆轍,走出一條既快速發展又善待環境的新路?中國石化長城潤滑油以科技創新為內核的綠色發展理念,為破解促進經濟發展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難題提供了值得期待的中國方案。
以防代治,環保從產品源頭抓起
2018世界環境日主題是“塑戰速決”,塑料是一種使用非常廣泛的化工品,潤滑油亦是如此,作為機械裝備的“血液”,潤滑油的身影幾乎無處不在。據了解,1升廢棄潤滑油就足以污染100萬升飲用水源,相當于14人一年的飲水量,然而不只是廢棄潤滑油,大到水利工程設施、水處理自動化設備,小到生活中的飲水機、凈水器等,使用工業級潤滑脂都存在有毒有害元素進入飲用水中的可能性。因此從源頭抓起,以防代治解決潤滑油對水體造成的污染問題就極其必要。
去年3月,長城潤滑油與水利部水工金屬結構質量檢驗測試中心建立戰略合作關系,雙方共同開展研究課題,專門為“南水北調”工程中的閘門啟閉機、鋼絲繩、軸承等水工設備研發食品級的潤滑脂。這種由特殊技術研發而成的合成潤滑脂,專門用于食品相關設備,真正實現了對水體的“零污染”“零危害”。
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依托六十年航天潤滑技術積淀和強大的科研創新精神,中國石化長城潤滑油推出了一個又一個綠色環保產品,如“超低堿值、生物降解型環保船用油”、“十萬公里長壽命柴機油”、“佳藍尾氣凈化液”……從產品源頭緊抓環保,以企業為起點構建起防止環境污染的第一道防線,是長城潤滑油在生態文明建設要求下的新思路。
從防治污染到防止污染,帶來的不僅是生態環境的改善,同時避免了“先污染后治理”造成的環境治理成本,無論對于企業還是國家,都是一種全新意義的“降本增效”。
以新替舊,搶占清潔能源行業風口
作為我國能源結構中的主體,煤炭和石油為我國工業化進程提供了重要動力,同時作為一種不可再生的能源,據中國科學院預計,現今地球上石化能源大約還可供人類使用100年左右。尋求能源轉型道路,發展綠色清潔低碳能源替代傳統化石能源,既是當前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要求。
我國的風能資源極其豐富,擁有大力發展風能這一重要清潔能源的天然優勢,然而受限于技術壁壘,一直制約著風力發電的進一步發展,其中就包括風電機組中十分重要的潤滑環節。作為潤滑油行業的“領頭羊”,中國石化長城潤滑油聯合中國水利電力物資有限公司、沈陽工業大學風能技術研究所等代表性企業,主導制定了風電發電機組專用潤滑劑國家標準,打破了國外同類產品的技術壟斷,填補了國內產品標準空白。
早在2006年,中國石化長城潤滑油研發的風電設備配套用油已得到應用,在2008年至2010年期間,中國石化長城潤滑油還承擔了“十一五”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適合我國極端氣象條件下的風電機組潤滑規范及關鍵技術的研究”,為我國的風電事業量身定制潤滑解決方案,推動我國新能源風力發電的可持續發展。
如今,我國風電設備國產化率已達到90%以上,預計到2020年,我國風電裝機將達到2.1億KW,行業前景極為廣闊,也將成為潤滑油脂非常重要的增長性市場,此外,近年來火熱的新能源汽車領域長城潤滑油亦有所涉獵。在綠色發展的大背景下,運用前瞻性的戰略眼光,長城潤滑油從環保產業中抓住經濟發展的機遇,助力環保事業的同時兼顧經濟發展,對于未來企業發展方向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推進綠色企業行動計劃,做環保事業的先行者
科技創新是環保事業發展的根本和直接驅動,決定了企業能為環保做什么,而社會責任感則決定了企業能為環保做多少。從產品環保到產業環保,中國石化長城潤滑油一直在主動分擔社會環保責任。
今年4月2日,中國石化啟動中國首個規模最大的綠色企業行動計劃,到2023年擬投入400億元打造93家綠色企業。作為中國石化旗下的主要品牌之一,長城潤滑油推出了廢油回收及再利用體系,面向全行業回收廢油,這一此前無人問津的領域,在長城潤滑油的牽頭下,建立起了從研發到生產,從銷售到回收的“綠色循環模式”。
從環保白皮書到綠色企業行動計劃,從環保產品到環保行業,長城潤滑油提升企業效益的同時,始終不忘肩上承擔的環保責任。
十九大報告中將生態環境喻為“生命”,“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倍洕c環保,也應當是中國工業化進程中不可分割的共同體。